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補腎最有效

什麼時間補腎最有效:

  腎通於冬氣,因此,補腎最好的季節在冬季。據專家所言,我們吃補腎藥還有一個時間的技巧,每天的酉時,酉時的時辰就是下午的5點到7點,這個時候吃補腎的藥效果最好,這是腎精最旺的時候。    
  什麼顏色食物最補腎:
  1、 黑色食物: 凡是黑顏色的食物都具有補腎的功能,我們平時可以吃點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黑豆含有很多維生素E,維生素E是認為抗衰老最重要的營養素,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
  2、 鹹味食物: 凡是鹹味的食物大多數具有補腎的功能。鹹味對腎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有幾天不吃鹽的話,那就壞了,你整個人就不會動了。大部分的海產品都是鹹的,像海帶、海參、蝦這類的食物都是鹹的。
  3、 豆類食物: 五穀裏面和腎關係最密切的就是豆,如大豆、黃豆。大豆是所有植物裏面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最全面的,它含有很多不飽和的油脂,能夠在人體轉換成腦磷脂,就是人體大腦營養所需要的成份,可以抑制抗衰老。以前西醫禁止有腎病的病人吃豆,特別是腎衰的病人,認為會加重腎的負擔,但是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食用相同劑量的大豆蛋白和相同劑量的動物蛋白,食用大豆蛋白的病人腎功能將會好轉,而食用動物蛋白的病人將會加重,醫學界現在正在改變觀點。其實,吃豆補腎的觀點早在中國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裏就有了。我們不能輕視先人的智慧!
  4、 豆類食物的葉子: 補腎的菜是藿,藿就是豆類的葉子,多吃一些豆類的葉子是可以補腎的。
  5、 豬肉: 動物類的食物裏面對腎臟最好的是彘,就是豬肉。豬肉所含的蛋白質是一種完全的蛋白質,和我們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是最符合的,所以生病的人要是補充蛋白的話最好吃瘦豬肉,補腎最好吃瘦豬肉。女性可以多吃豬蹄子和豬皮,那裏面含有很豐富的膠原蛋白,彈力蛋白。皮膚為什麼有彈力?那是因為皮膚裏面有彈力蛋白和膠原蛋白,皮膚的衰老就是皮膚裏兩種蛋白質減少,多吃一些豬皮,少吃肥肉,因為肥肉脂肪含量非常高。
  6、 栗子: 我們平時還可以吃一些栗子,一天吃幾個栗子,是對腎有好處的,補腎的果就是栗。
  以下給大家介紹一些藥食同源的食材:
  1、 山藥: 山藥比較平和,可以作為食物來吃,同時它又補腎又補脾,又補肺,我們平時每天吃一點山藥是很好的,藥食同源的這種食物。
  2、 枸杞子: 枸杞子是一種知名度最高的中藥,很多人都知道枸杞子是補腎的,它確確實實可以補腎。有人把枸杞子稱為“卻老子”,就是退卻的“卻”,還稱為“明眼子”,眼睛有問題的可以吃一些枸杞子。枸杞子是很平和、補腎又很好的一種食物,也是一種藥物。我們每天吃十幾顆、幾十顆是沒有問題的,怎麼吃都可以,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煲湯時或做菜時放一點,都是比較好的。
  3、 核桃: 還有一種補腎比較好的食物就是核桃,核桃也是藥,我們每天吃幾顆核桃對補腎、健腦都是有好處的。
  常用的補腎的穴位有哪些呢?
  可以補腎的穴位——氣海、關元、命門
  1、 氣海穴: 氣海穴位在人體的前正中線上肚臍下面1.5寸,肚臍中間往下兩個橫指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氣海。氣海是很重要的補腎穴,氣海就是所謂的“元氣之海”,人體的元氣跟這個穴位有很大的關係。大家如果是為了補腎健身,可以用艾條來灸,艾條一條灸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就很好,就是你在不灼傷皮膚的前提下,另外還可以每天按這個穴位,先用大拇指點它,讓這個穴位按著感到酸脹甚至有上下傳導的感覺,然後再揉,揉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2、 關元穴: 關元穴的位置還是在前正中線,我們肚臍下面三寸,也就是氣海下面1.5寸,氣海是肚臍下麵兩個橫指,關元穴是肚臍下面四個橫指,關元就是關住人體的元氣。按關元穴也可以補腎。
  3、 命門穴: 大家一聽就很重要,命門穴在人體脊柱正中線上面,和肚臍正好平齊,這個穴很重要。我們大家每天按一按命門穴或者灸一灸命門穴都有很好的補腎作用。
  4、 腎俞穴: 正好在命門的兩邊1.5寸的地方,我們叫命門穴旁開1.5寸,一共是兩個穴。在中醫學有一個概念將這個穴位叫做背俞穴,我們人身體的後面這條脊柱正中間旁開1.5寸叫做太陽膀胱經,都有一個俞穴,如果這個臟腑虛弱了,我們補這個臟腑用這個臟腑的俞穴,腎虛的人首先要找到這個腎俞,因為這個腎俞有很好的補腎作用。
  5、湧泉穴: 湧泉穴是人體腎經上面最重要的穴,就是足掌前掌彎曲的地方,在凹陷的地方正好是湧泉穴,這個穴補腎,就是補我們腎陰,腎血在這個地方是很充足的。
  6、 太溪穴: 在我們足的內踝後面到正中間那個地方,就是平著內踝尖就是太溪穴,它是腎經的元血,就是元氣比較充足的地方,太溪穴跟湧泉穴一樣也是偏腎經的,如果有腎虛有陰虛的症狀就按這個穴。
       7、 足三裏: 我們坐位膝關節成直角的時候,手腳正中對著膝蓋,在無名指這個地方就是穴位,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最重要的保健穴,強壯穴,對於腎來說它還有一種就是叫做以後天補先天,腎有先天之本,還有一個後天之本,後天之本就是脾胃,通過補脾胃可以補充腎中的精氣。
    8、 三陰交: 脾經上有個穴位叫三陰交,就是脾肝腎,在小腿的內側和內踝,就是踝骨的尖三寸,在尖骨內側的後緣交界處,內踝尖上面,脛骨內側的後面這個地方就是三陰交,按這個穴可以補三條陰經,包括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這是三穴並一經很重要的穴位。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中 藥 泡 腳 藥 方 大 全

中 藥 泡 腳 藥 方 大 全

    一、泡腳的優點:
    1、安全;
    2、無痛苦;
    3、無毒副作用;
    4、廉價;
    5、有效;人們常說“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
    6、方便;
    7、舒適。
    二、泡腳水的組成:
    泡腳水—般取自來水、河水等為基水。通過泡腳治病的可根據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藥物。
    三、泡腳水的溫度:
    泡腳水的溫度以30~38度為宜,但最好不要超過40度。
    四、泡腳容器的要求:
    1、質地應無害、安全、保溫性能好。
    2、高度一般泡腳盆的高度最好超過20釐米[沒過踝關節]。
    3、結構可買一些微電腦浴腳器。
    五、泡腳時間的要求:
    1、每天安排泡腳幾次:
    如一般保健泡腳,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種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
    2、每天什麼時間泡腳為宜:
    如2次,一般上午lO點1次,晚上睡前1次,因為睡前泡腳對消除疲勞大有好處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進入“倒床不復聞鐘鼓”的境界。廣為流傳的“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睡前泡腳,勝吃補藥”。    
    3、每次泡腳時間多長為宜:
    一般為30分鐘以上,但對於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高血壓等要適當延長一些。每次具體時間還需根據泡腳者的年齡、性別、疾病情況等及泡腳後的感受來逐漸調整。-
    六、泡腳與按摩的關係:
    傳統的泡腳不包括按摩,現在有了新變化,有些廠家已生產出泡腳與按摩同時進行的泡腳盆,如沒買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他按摩這樣結合起來效果最好。
    七、泡腳的作用:
    1、清潔皮膚的作用。
    2、擴張血管作用。
    3、降低血液粘稠度。
    4、緩解肌肉痙攣。
    5、鎮靜作用。
    八、泡腳的注意事項:
    l、注意衛生[最好以家庭為主]。
    2、切忌求快。
    3、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堅持不斷才能受益終生。
    4、兒童禁止泡腳。
    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腳。
    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腳,[包括急性外傷出血,如泡腳會引發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九、中 藥 泡 腳 藥 方 -
  1、高血壓:
    鉤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葉20克、菊花20克。
  2、失眠:
    磁石60克、菊花20克、黃芩15克、夜交藤30克。
  3、肝脾腫大:
    三棱15克、莪術15克、延胡索15克、烏梅10克。-
  4、遺精、早洩:
    仙鶴草40克、黃芩10克、丹皮10克、芡實30克、女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黃柏12克。
  5、足跟、足踝關節痛:
    尋骨風3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將泡腳方劑煎湯至2000毫升左右,水溫保持在40攝氏度上下為宜。-
    6、糖尿病:
    泡腳中藥組成:雙花10g、大黃15g、黃柏20g、紅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沒藥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鐘,涼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至1小時,20天為一個療程。
  本組病人均糖尿病,壞疽傷口清創消毒,並加強足部護理-
    7、少女痛經中藥泡腳:
    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當歸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上藥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鐘後離火,先以藥液蒸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後將雙腳浸泡於藥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鐘,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劑藥重複使用兩天。於經前3天左右開始用藥,連用3-5劑,連續用3個月經週期。
  經臨床觀察,多數青春期原發性痛經患者,在洗浴過程中疼痛便可減輕,一般用藥兩個月經週期後即可明。
    8、中藥泡腳去腳臭:
    葛根25克,五倍子15克,甘草15克,白帆25克。-
  把它們都到入鍋中後加入涼水,中藥煎煮前,最好先用涼水浸泡藥物約30分鐘,因為涼水能穿透植物的表面,使藥物濕潤變軟,細胞膨脹,讓有效成分能更容易溶解入水中。

    附:煎泡腳中藥的方法:-
  煎中藥一般先用猛火,待水沸後改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在煎藥期間,將藥攪拌二至三次,藥煎好了!
  接一盆涼水,把煎好的中藥倒入盆中,就可以泡腳了。
  十、泡腳
  睡前泡腳(飯後一小時)
  一.溫水(30--40度)以舒服為標準,涼了不斷加熱水.
  二.時間(30--50分鐘)以全身舒展放鬆出汗為度.
  三.根據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藥物(以上8組藥方液)或料。
    加薑(棗大的一塊):煮開,適用初起風寒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病.-
  加紅花一小把:紗布包煮開可用兩次,適用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迴圈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加鹽:一平勺,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痛,性急愛生氣,急噪心煩,上火下寒,腿腳腫脹.
  加花椒:10--30粒,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濕疹.
  加艾葉:一小把煮後用,適用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
肺氣腫哮喘。

  泡腳後按摩磕腳效果更好。
    磕腳方法:趴在床上,小腿翹起來,雙腳互相磕打15--30分鐘。

手、腳、身體各個穴位所對應的內臟 (圖)-
    下面這幾張圖顯示了,咱們的手、腳、身體各個穴位所對應的內臟。按摩的時候,對準穴位下力,才能對我們身體有益。-
圖片-
    如圖所示,比如我們的腳趾分別代表了我們眼睛和耳朵,而整個腳底就相當於人體身體的主幹。                                                -
    下麵是手-
圖片-
   身體是人生的本錢,學會了自己給自己按摩一下吧。-
                    
                人體奧秘——生物鐘
    任何試圖更改生物鐘的行為,都將給身體留下莫名其妙的疾病,20、30年之後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淩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淩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淩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Medicine,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淩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淩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淩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簡單易學的強腎健體保健法-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腎氣充盈,則精力充沛,筋骨強健,步履輕快,神思敏捷,腎氣虧損則陽氣虛弱,腰膝酸軟,易感風寒,生疾病等。
    腎虛病症有陰虛、陽虛之分。腎陰虛者,有肺熱、咽燥、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症狀。-腎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症狀。-
  中醫認為,肢體的功能活動,包括關節、筋骨等組織的運動,皆由肝腎所支配,故有“腎主骨,骨為腎之餘”的說法,因此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筋健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從而達到強腎健體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不錯的鍛煉項目。下面介紹幾個簡單的保健方法,您可以試試。-
  搓擦腰眼:
    兩手搓熱後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揉按丹田:
    兩手搓熱,在腹部丹田處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氣、真精凝聚之所,為人體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從而達到強腎固本的目的,有利於延年益壽。-
  發“吹”音 “吹”與腎相應,腎屬水,故有滋養腎水的功效。反復做6~9遍。-
  另外,心臟對應的是“呵”音,肝臟對應的是“噓”的音,脾對應的是“呼”的音,肺對應的是“斯”的音,三焦對應的是“唏”的音。發音的時間長一些,次數多一些。-
  健脾通胃腸氣的保健方法:-
  雙手重疊,順時針繞肚臍揉腹,以通為主,可促進胃腸氣通暢,逆時針繞肚臍揉腹,則以補為主,可起到健脾作用,便秘患者,多順時針揉,脾虛者,則加逆時針揉,每次300~500下,每天1~2次。-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體內濕氣的排除和預防雙10法

體內濕氣的排除和預防雙10法

——承山穴是去濕大穴

為什麼以前僅僅盛行於我國西南的川菜風行全國?因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濕邪比較重的西南一帶人需要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現在,全國很多人的體內都有濕氣了,都需要辛辣來化解,於是大家本能地愛上了川菜。濕氣分為以下幾種:

寒濕: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為什麼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更重,寒邪傷人更狠。

  濕熱: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風濕: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

肥胖: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一、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1、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沖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中醫裏講,脾虛則便溏。長期以肉食為主,葷素搭配不合理的人,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濕的,脾受到傷害,水濕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濕氣。

2)如不便於觀察馬桶,也可以看手紙。大便正常的話,一張手紙就擦乾淨了。但體內有濕的人,一張手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3)看大便的顏色: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形的,很通暢,如果是青色的、綠色的,而且成形的也少,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鬱。

4)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濕氣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內,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2、如果你每天早上7點該起床的時候還覺得很困,覺得頭上有種東西纏著,讓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覺得身上有種東西在裹著,讓人懶得動彈,也能判斷自己體內濕氣很重。中醫裏講“濕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3、看舌頭:早上起床後,洗漱完畢,看看自己的舌頭。
中醫裏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體寒熱。如果體內寒熱均勻,那麼,我們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濕潤,那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黃帶膩,那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那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了。

4、看指甲根部的月牙。
正常的月牙占整個指甲蓋的1/5左右,如果遠遠不及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寒,如果遠遠超過1/5,那說明我們體內有熱。正常的月牙應該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個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現月牙,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一樣。一般來說,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應該出現月牙。拇指通於肺,中指通於心,這兩個指頭上的月牙正常,就說明我們的身體寒熱比較適中,不會有什麼大的健康問題;小指上一般沒有月牙,如果出現月牙,說明腎中有熱。當然,也有人說:“我10個手指頭都沒有月牙。”這還得區別看待,如果是從小沒有,這說明你是寒性體質;如果是以前有現在沒有,那說明你體內寒氣較重,平時需要多做祛濕的工作了。

二、排除體內濕氣10法:

1、紅豆薏米粥
(對付濕邪,祛除濕邪,把體內的濕氣驅逐出去的簡單又方便的做法):
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裏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了。

薏米紅豆粥還有 “消腫”作用。在中醫看來,肥胖也好,水腫也好,都意味著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水腫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淺而已。去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也就能消腫。所以,治療水腫必用紅豆,而實踐證明,紅豆薏米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此法對一些體內有濕邪但還沒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來有著很好的效果。

2、用“三子養親湯”:如果體內濕邪過重,已經引發了各種頑疾怪病的朋友,要使用“三子養親湯”。

用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組成的“三子養親湯”: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濕。有化痰、理氣、除濕、溫中、降逆的功效。既清除了體內的濕邪毒素,又疏通了經絡調養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對於咳嗽、痰濕、哮喘、濕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等慢性病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此方還對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帶下病等婦科頑疾有很好的療效。方法:

炒萊菔籽150g、炒蘇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藥店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個月為一療程。用開水沖服。


★3、承山穴是去濕大穴

【轉載】體內濕氣的排除和預防雙10法
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位於小腿肚子下方正中)是祛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的穴位,其效果跟薏米紅豆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顧名思義,承山就是承受一座山,山,就是我們的人體,人站著的時候,小腿肚子會緊張,承山穴位置是筋、骨、肉的一個紐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山,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我們承受的壓力。當遇到潮濕或壓力時,按壓承山,它都會幫我們承擔壓力,緩解疲勞。

揉按承山時,開頭只能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慢慢地可以加重手法,在能保障效果的情況下,應該儘量把疼痛減到最小。也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正好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擺動,以按摩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後,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4、煉站樁功:既可調動承山穴的能量,又沒有任何疼痛。

腳跟要稍稍抬起,重心要落在腳掌前2/3處,也就是湧泉穴上,這樣受力部位就會偏於兩腿前外側和小腿肚子,兩腿前外側受力,鼓動了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能促進人體氣血的通暢;而腿肚子所受的力,正是作用於承山穴。所以,“抱住健康”也是在按揉承山穴,同樣能達到減緩疲勞,驅除體內寒濕的效果。

我們摸摸普通人的腿肚子,會感覺軟軟的,但如果練了一段時間站樁功,再摸腿肚子,你會發現變硬了,這就是“抱住健康”自動產生的,小腿不一定會加粗,但是會變得結實。腿肚子硬實了,全身的抗疲勞能力、自動去寒濕能力也就強了。

在臨床經常用雙承山配雙肩井,治療由疲勞引起的腰酸腿疼,有很好的效果。下班累了時,用這兩對穴位,可為自己消除疲勞。另外,游泳的時候,一些人的小腿肚子會抽筋,這是因為人在水裏感受了寒濕之邪,這時,只要趕緊揉一揉承山,抽筋的症狀就會緩解或者消失。

5、勤運動: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會流汗、有點喘”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6、熱薑汁發汗,在淋雨之後用可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

7、赤小豆有利尿功效,冬瓜、蓮葉能消暑祛濕,扁豆則能健脾祛濕。多吃溫性補氣血的食物,如山藥,桂圓紅棗等。

8、每天以熱水泡腳,要堅持,也可以去寒濕。

9、拔火罐:在受涼(受濕)部位拔火罐,止痛效果較好(可拔出濕氣溫)。

10、潮濕季節多吃川菜:可用它來化解體內的濕氣。

三、避免濕氣進入體內10法:

1、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滯留。

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2、避開生冷: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3、少食甜膩食物: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4、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5、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了洗髮精後濕頭髮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
(要吹幹頭髮後再按摩)。

6、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幹身體水分;

7、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8、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幹衣服)。

9、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也即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10、儘量少吃冷的東西(傷脾胃腎)。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太極心法

太極心法

本氣功心法,絕無剛猛激烈,致敵死地之意,隨屈就伸,黏連不脫。

一不用力,用力則斷;二不用法,用法則盡。

養先天之氣順乎自然,定要去欲無求,無根無塵,萬法自然,為之太極。

是無戀物過細,視前塵如夢境,清靜為天下.

剛則折,柔恒存,柔於勝剛強,

無欲無求,淡泊之志,終能截雷破山而不堅,白刃較強而無取,

氣沉丹田,中正安舒,呼吸要綿綿,深入丹田,

意行氣行,意到氣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

遇強則強。自信手中不見強與勁,自有心中一片和與平

逆來順受,空虛見豐盛,狂暴化昇平,無路處自有天命

動對靜,除對乘

隨緣入世因風出世,無情亦有情

隨緣順性不爭不勝,無情亦有情




金剛經

視名利如過隙,視前塵如夢境,清靜為天下本.

剛則折,柔恒存,柔羽勝剛強。無欲無求。

淡泊之至,終能疾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

氣沉丹田,中正安舒,呼吸要綿綿,深入丹田,

意行氣行,意到氣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